微课:小平台展现大精彩

更新日期: 2016-08-29 点击次数:533
 
                            文/中国人民警察部队学院边防系唐超

  微博、微信、微课……忽如一夜,人类进入了“微”时代。如果说微博、微信是为了满足人们便捷交流愿望的话,那么微课的产生,则充分体现了“学习无处不在”的新理念,让怀揣“传道、授业、解惑”理想的人们有了实现梦想的新途径,让“人人皆可为师,处处皆可为课,时时皆可为学”成为现实。
     
  微课之“微”,主要体现在课程时间短,知识粒度小等方面。微课与传统课堂授课相比的最大区别,就是它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体现一个具体的知识点,非常符合当前人们生活节奏快,学习时间地点不限等特点,而网络环境正好契合了人们获取知识要求更加便捷,途径更加多元的现状。但与此同时,“信息爆炸”的大环境使得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却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知识。微课因其形式小巧,知识浓缩应运而生、普及推广,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健康良性的知识环境,课堂从此不再为时间和空间所限,随时随处学习变得触手可及。由此可见,微课虽小,却具有坚实的产生基础、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微课同时积聚着大能量,能够展现大精彩。在一个高度开放的信息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是知识的生产者和贡献者。微课的产生,推动了知识由传统的单向传递向多向传递转变,满足了个人展示自我的内心需求。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单一形式,因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变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且充满情景感。一段幽默的FLASH,一段生动的场景展示,一幅精美的PPT,皆可传递知识,并让授课者和学习者都享受其中,微课帮助我们重新捡拾起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乐趣,在场景中完成知识的“积极构建”,而非“强制接收”,这恰恰是人类的认知规律之所在。微课的产生还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我们可能与艺术大师、文坛巨匠跨时空“亲密接触”,也可能共同加入到世界著名实验室,见证奇迹的诞生。也许有一天,我们的课堂会出现在山巅、在太空、在大洋深处……微课,让一切变为可能,处处带来惊喜。

  微课,从小平台到大精彩,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贡献。一个好的作品,首先应当是生动、有趣、充满创新精神的。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习者的眼球,从而散发旺盛持久的生命力。现阶段,我们在界定微课的概念、内涵、特征、形式的同时,要更加关注,下大力量点燃每个人贡献知识、分享知识的热情,不管他是知识渊博的长者,还是普通教师,或是稚齿孩童,只要有知识,乐于分享,敢于创新,都能够成为推动微课发展前进的正能量。微课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注重创意,它不是一堂“大课”的压缩,也不是传统授课的网络化、视频化,而是将一个知识点高度浓缩,富有创意的展现。微课是浓缩的精华,是授课者的精彩亮相,这像极了上海地道、精致、选料新鲜的精美“小菜”,让人体会,欣赏,流连忘返。

  微课本质上是一种创意产业,它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与产业化相结合。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搭建展示平台,推动知识传播的新途径,激励人们分享知识,推动知识的系统化呈现,促进“微课堂”向“微课程”前进。相关微课组织部门,要合理设计评选规则,好中选优,优中选精,打造一批微课精品之作。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对微课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分类研究,便于学习者搜索和快速查询。要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微课这一平台迸发思想和智慧的火花。

  微课虽小,精彩纷呈,潜力无限。也许微课今天呈现出的还只是零散的星星之火,但假以时日,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必将和图书馆、CNKI等文献交流载体一道,成为国家知识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通讯方式:

  地址:河北廊坊武警学院边防系

  邮编:065000

  邮箱:wjtangchao@gmail.com

[上一篇]刘延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下一篇]一个人的网络教学震动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