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回归“教与学”| 北师大本科教改案例
更新日期:
2016-11-17
点击次数:410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本科教育教学质量面临着多方面挑战,提升教学质量的内外压力正酝酿着一轮更为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
新生研讨课、本科新生导师制、助教制……自2013年起,北京师范大学在教学改革上频频“亮剑出招”,积极大胆地探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从而让大学回归“教与学”,“盘活”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整盘棋。
“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没有一流的本科教育,就不能构建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何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看来,本科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
火爆的跨学科“抢课”新生研讨课“大家觉得了解黑洞知识对我们有什么用?”在听完天文系同学关于黑洞的研究报告之后,物理学系大一学生王凯旋当场提出了一个既现实又尖锐的问题。
当学术与日常生活相碰撞,立刻在课堂上点燃了一团思想的火焰——“有研究者提出,黑洞完全由时空而非物质构成,这将深化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可以用人工黑洞接驳时光隧道,这对‘穿越迷’是利好消息”“黑洞不见得和我们有什么直接关系,探知的过程更有意义”……
主讲这节课的韩德俊教授赞许道:“大一的学生就对这样的课题有深入思考,这在以往不常见!”
新生研讨课,正是北师大在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中第一发力点,让新生体验专题研讨或小组合作研究等学习方式。2013年9月,25门课程刚一推出,便受到全校的追捧,“抢课”场面异常火爆。
火爆的秘密,就在于新生研讨课有着全校最好的师资和条件。大多数课程由“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等学术造诣颇深的著名学者亲自担任。
如何吸引“名师”为本科新生开课?如何保证研讨课成为常态化教学方式?北师大创新机制,打通学科壁垒,全校学生不分专业,可以自由选择任一学院开设的新生研讨课,修满学分即可拿到该学业学位。
“作为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尽管他们尚未窥见学术的一鳞半爪,但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无尽的潜能。”外文学院新生研讨课开课教师彭宣维教授表示。
一种“VIP”的感觉本科新生导师制参加周末读书会、指导科研项目、解答人际关系疑惑,甚至传授女子防身术……这是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葛岳静的本科生指导工作清单。自从担任本科生导师后,她觉得自己的“孩子”多了好几个。
在本科一年级实施导师制,希望作为新生导师的教授和副教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及专业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使学生尽快进入专业学习状态、树立良好学风,这是北师大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又一新招。2013年,北师大共有884名教授、副教授担任了2400多名新生的导师。
“第一次走进导师的实验室,各种高端的实验设备让我新鲜兴奋;第一次参加导师组织的读书会,虽然有些云山雾罩的感觉,但更加坚定了我要多读书的信念;第一次接到导师电话嘱咐我注意锻炼身体,让我有一种‘VIP’的感觉。”向往未来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院新生王雅用几个“第一次”,为自己的导师、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的舒华教授“点赞”,在她看来,导师俨然已经成了人生导师。
“虽然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但更容易发现学习基础好、求知欲强的学生,一来可以实现教学相长,二来他们将来很可能是我们优质的研究生生源,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青年千人”赵传峰坦言,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实现“双赢局面”。
“受人追捧”本科生课程助教临近期末,一向以“低调”著称的张宇,发现自己在网上的人气飙升。张宇是北师大教育学部研二学生,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本科生课程助教。
期末一到,论文要交、实验要指导、试卷要评,张宇明显感觉自己“相当重要”。他的电话铃声不断,有人询问论文情况,有人咨询实验难题,也有人发短信感谢他一学期的辛勤劳动。他做助教的本科生课程,30多个学生全部“慕名”找到了他的微信并加为好友。
本科生课程助教制度是北师大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又一个发力点。为了找准“着力点”,确保实效性,北师大出台了《本科生课程助教岗位设置与管理的实施意见》,配套了相应经费。
本科生课程助教的工作内容包括随堂听课,了解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批改作业、答疑、准备教具装置,协助指导实验、组织小组讨论等教学辅助工作。“因为学过相关课程,做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数理统计课程助教李卓如坦承,“担任助教后,不论是学业还是为人处世,都收获良多”。
“盘活”改革的整盘棋个性化发展通过修订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大力推进通识教育,鼓励学生自主构建个性化修读方案,这是北师大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关键所在。
“北师大哲学专业除了学科基础必修课以外,新建16门学科基础选修课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都是主题各异、有深度的中外哲学原典研讨课程。”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朱红文教授介绍了学院的课程创新。
北师大在新的培养计划中明确要求,各专业都要像哲学专业一样,在学分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力求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专业提供可能。
“学校为我们设置了自由选修课程,并推行小学期制度,我们可以任意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生陈奕君说。学校要求各专业课程均应开放不少于20%的名额供其他专业学生选择和修读,为希望获得交叉复合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更多种选择,同时建立成绩和学分认定机制,鼓励学生选择MOOC和校际选修课程。
“全力推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建立有效机制扎实推进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制度是我们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董奇表示,2013年颁布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相继提出包括优秀人才选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国际视野拓展与国际竞争力培养、政策制度保障六大计划,探索专业设置新机制、支持大胆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改革学期制、深化课程建设和改革、扩展国际视野、完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北师大的综合改革还将继续深入。
来源:专注高等教育 麦可思研究 2016-06-20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站客服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客服电话4006699800)
[上一篇]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底色
[下一篇]中国矿业大学让学生“上得了矿山、学得到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