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由千人智库旗下《教育》杂志联合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发起的“2015在线教育与未来学习峰会”在北京举行,搜狐教育独家网络报道了此次峰会。以下为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的发言:
顾明远教授在演讲中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将进入“新常态”,中国教育的发展首先要适应教育规律、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改 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解决了所有孩子有学可上的问题,但还需要解决上有质量的学的问题;同时,中国教育始终需要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立德树人”的核 心宗旨,如何在在前一阶段大发展的基础上进入“新常态”,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的问题。
为了找准未来教育发展路径,需要厘清中国教育新方向。对此顾明远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目前面临着三个“新常态”。
首先是促进教育公平。公平素来是摆在中国教育面前的一大问题,教育发展不均衡可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常态。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参 差不齐,国家只能保证县域内孩子入学机会、义务教育的均等,尚还保证不了省域或者教育过程的均衡。在国家投入相当资金的情况下,西部学校仍然缺乏优秀教师 资源和学生配套生活环境等软件条件;即使同处西部,市内和农村的教育水平同样存在差异。面对这些问题,提高教育资源有效分配率将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方向。
第二,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已经普及,但质量有待提高。不仅基础教育的质量有待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也有待提高。教育质量主要依靠思维能力、思想 品德和身体素质进行判断。提高教育质量不只是中国教育的问题,世界各国都在谋求教育质量的提升,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先后出台教育政策量化教育质量 标准,中国未来想要赶上世界教育的列车,提升教育质量刻不容缓。
第三,互联网+教育。当前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互联网为教育方式、环境和师生关系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学习个性化、互动性、探索性将会是未来教育的特征。但是在触网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器(工具)”、“技(技术)”、“气(精神)”三者的关系,重视师生间的人际交流,防止单纯的人机交往。
中国百年教育历程中,基本上每20年就会出现一次大的变革。本世记初的10年大家在思考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的领导力。今天教育的变革充满着未知的可能性,但是无论教育历经几次改革,“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不会发生改变。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