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内容
|
主讲人
|
10月23日 9:00-12:00
|
培训的此门精品课程概况 1.质量工程建设背景下的本课程建设情况 2.主讲教师关于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方法的思考 3.主讲教师对本门课程的理解 电路课程发展情况概述(重点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电路课程和教材的建设情况、电路课程在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电路课程建设整体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改革) 电路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思路及理念等(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教学方法改革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思想(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 电路课程的重点难点
|
主讲教师
罗先觉 教授
|
10月23日 2:30-5:00
|
内容:电路元件(对电路元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理想电路元件是反映其电磁性能共性、组成电路模型的最小单元。了解电路元件的分类、集总和分布电路、线性和非线性、时变和非时变元件的概念。 2.明确电路元件的特性可以用端钮上的电压、电流满足的数学关系式描述。掌握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电阻元件 知识点: 1)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线性电阻元件的欧姆定律。 2)电阻元件消耗的功率和功率计算。 3)电路的短路和开路。 工程问题:测量、故障诊断、电损耗
电容元件: 知识点: 1)电容的定义、电路图符、库伏特性、电容的单位。 2)线性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微积分关系式,电容的动态和记忆特性。 3)电容元件的功率和能量,电容的储能特性。 4)实际电容元件的模型。 工程问题:分布电容,暂态问题
电感元件 知识点: 1)电感的定义、电路图符、韦安特性、电感的单位。 2)线性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微积分关系式,电感的动态和记忆特性。 3)电感元件的功率和能量,电感的储能特性。 4)实际电感元件的模型。 工程问题:开断电感电路的过电压问题
|
主讲教师
王仲奕 副教授
|
10月24日 9:00-12:00
|
内容:相量法及其在正弦稳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知识点: 1.明确理解相量的概念; 2.正弦量的概念及其“旋转”形式; 3.正弦稳态分析的含义; 4.正弦激励线性电路满足的常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到相量方程的转化本质; 5.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 6.阻抗(导纳)的定义及与相量的异同点; 7.复数的特性在电路分析中的作用; 8.复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 示范课: 第8章 相量法 通过二节课,讲解相量法的引入(包括工程实例)、相量的本质、正弦稳态电路的特点;相量法的定义;元件特性的相量形式及相关习题等 重点难点讲解和教学设计介绍: 通过一节课,对相量法的有关知识点进行分析;通过对示范课的分析,介绍各知识点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和配合。
|
主讲教师
王曙鸿 教授
|
10月24日 2:30-5:00
|
按主讲教师提出的讨论题,按分中心开展班级讨论和教学方法交流。
|
班级讨论
|